當你的聲音,不再是你的聲音(2) - AI聲音時代,企業準備好面對聲音詐騙與信任崩塌了嗎?
- Monica Tzou
- 7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【一通電話,摧毀的不只是信任】
想像一下,週五下午四點半,公司財務長正準備關電腦回家,突然接到一通電話,顯示是 CEO 親自打來。電話那頭的聲音熟得不能再熟,還帶著一點緊張:「這件收購案只能今天簽,麻煩你馬上打筆錢過去,金額我待會傳,這通電話不能被記錄,也不要用訊息回覆。」
這種時刻,你怎麼判斷是真是假?
以前,我們可能只會說「這老闆有點急躁」,頂多照流程問一下內控。但現在,我們得多問一句——這聲音,是他本人嗎?還是 AI 模型合成的?
你沒聽錯。這不是電影情節,而是真實上演中的 AI 聲音詐騙案例,甚至已經出現在不少跨國企業的資安報告裡。
AI 聲音生成(TTS)的成熟,讓聲音成為了下一波被「偽造得像真的一樣」的數位資產。你以為的信任,AI 一秒鐘就可以複製。
【「耳聽為憑」的年代,正式結束】
這年頭,釣魚信早就不只是假的 email 和假網站,「聲音釣魚」(Vishing)才是新一代詐騙的終極武器。
從高層下手:只要有 CEO 或財務長受訪、上 podcast、講過內部話,就可能被攻擊者拿來訓練 AI,直接複製聲音來電催匯款、改帳戶、下指令。
從客服滲透:攻擊者也能模仿 VIP 客戶的聲音打進客服,說要查資料、改密碼。第一線的客服很可能根本分不出真假,開門迎敵。
聲音的可信度,正在被 AI 一點一點侵蝕。
【數據的原罪:授權還是外洩?你真的知道聲音去哪了嗎?】
AI 的厲害,在於資料。但資料的風險,在於來源和使用方式不透明。
你拿來訓練聲音模型的錄音,有經過明確授權嗎?很多企業以為「用戶打客服電話」=「我可以拿來訓練」,但聲音複製跟語音識別,是兩回事。
你家的 PM、行銷、客服是不是拿著內部會議記錄,貼到 ChatGPT 或 AI 配音網站裡?如果答案是「有可能」,那你公司的機密資訊,可能早就進了別人家的模型。
千萬別小看那幾段錄音,它們可能是下一次罰款的證據。
【影子AI:內部管不住,外部怎麼守得住?】
當 AI 工具跟 Notion、Google Docs 一樣容易取得,許多部門早就「自行開幹」。
工程師拿 TTS 工具幫影片配音
行銷人員用 AI 合成老闆聲音來錄品牌宣傳
業務偷偷用聲音模仿 CEO 回覆海外客戶語音信箱
問題是:這些聲音生成紀錄,公司知道嗎?資安部門有監控嗎?這些使用條款、數據存放在哪?會不會被服務商拿去訓練其他模型?
如果你無法掌握,那你就不是在經營 AI,是在放任「影子 AI」養出一個巨大的聲音漏洞。
【最後提醒:聲音這回事,從來不是耳朵聽到什麼,而是我們選擇相信什麼】
在 AI 之前,我們習慣「聽聲音辨真偽」;在 AI 之後,我們必須重新設計每一個「聲音互動」的驗證環節。
這不只關乎科技,更關乎你如何治理數據、流程與人性。因為當你的聲音,不再是你的聲音,別人要相信你,憑的是你留下的系統與制度,不是那個聲音多像。
(作者:莫尼團隊與AI)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