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你聽過「大魚小池」嗎?

  • 作家相片: Monica Tzou
    Monica Tzou
  • 2024年4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4月15日

我們嘗試跳脫個人比較思維,從社會觀點來思考群體影響的效應時,可以從有些教育心理學會談的「大魚小池」效應(Big-Fish-Little-Pond Effect—BFLPE)來思考。「大魚」是指資質很好的學生,「小池」是指成績普通的學校,「大魚小池」的意思就是把資質好的學生放在成績普通的學校就讀,可以想像在這樣的狀態下,這些資質好的學生很容易脫穎而出(先決假設是不被其他不讀書的同學影響),受到同學老師的關注,在學校各方面的發展機會就更多,他們的「學術自我概念」(Academic Self-Concept)因而提升,研究也顯示這部分可以影響到該類學生未來的升學與成就。這是一種類「向下比較」的策略,人不可能樣樣都好,只要將突出的領域更加發揮,如此便能強化自我概念增強信心,信心一旦建立起來,就會有正向循環。

企業經營管理有時也可運用「大魚小池」觀點,經營者要懂得善用公司獨特優勢,找到利基市場打造爆款,小兵也能立大功。而管理者要能授權與開放心態,在遇到類似上述故事中小玉的狀況時,管理者應充分賦能給小玉這樣有資質的工作者,方有機會將公司整體狀態帶入正向循環。

前面稍微提到,人們的比較行為有時是將外界的看法設定為自己比較的參考值,這時候的「外界」其實就是所謂的「參考群體」(Reference Group),簡單說就是個人在形成決策過程時,用來幫助自己做決策的參照對象,這對象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群人,而且每個人所設定的參考群體會因為自己不同狀態(年齡、生活形態……等)有不同的參照對象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莫尼科技有限公司

bottom of page